一、植筋加固,标准的质量验收近年来,植筋加固已经在结构加固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的应用。植筋加固虽然简单易操作,仍然需要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现在,小悍就为你解析植筋加固质量验收标准。
(一)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钻孔前,应采用钢筋检测仪先对原结构中钢筋位置进行测定,以免钻孔时对原结构钢筋造成损伤。
2.钻孔后应立即清理,用刷子刷除孔壁灰粉,并用压缩空气吹净钻孔内的灰粉,用木塞或纸板临时封堵孔口,以防尘土等杂物落入,影响孔壁与结构胶的粘结力。
3.钻孔直径和钻孔深度等锚固参数根据施工图纸或相关规范确定。
4.胶水的量要掌握准确,胶水过多植入钢筋或螺杆时会大量溢出,造成浪费和污染;胶水过少则粘接区填充不足,锚固可靠性降低,一般以注满孔深度三分之二为宜。
5.胶体配制时计量必须准确,胶体配制好后应立即放入孔内。
6.处理好的钢筋或螺杆植入时按顺时针缓慢旋入。
(二)植筋加固的质量验收
A、植筋胶完全固化时,需要抽样进行拉拔测试。
B、植筋承载力现场检验抽样规则:
1.重要构件要按其批量的1%随机抽样,抽样不少于5件。
2.一般构件和非结构构件要按0.5%进行随机抽样,房屋加固公司,抽样不少于3件。
C、植筋胶锚固的承载力抽样与检验应在胶水达到产品说明书所标示的固化时间当日进行。
D、植筋承载力检验结果的评判:
1.若一个检验批所抽取试样全部合格,则可评该批为合格批。
2.若试样在持荷期间无滑移、基材混凝土无裂纹或其它局部损坏迹象出现,且施荷装置的荷载示值在2分钟内无下降或下降幅度不**过5%的检验荷载时,可评定为质量合格。
3.若一个检验批所抽取试样中仅有5%不合格,允许另抽3根试样进行破坏性检验。若检验结果合格,该检验批仍可评为合格批。
4.若一个检验批所抽取试样中不止5%不合格,应评定该批为不合格批,不再另作其它检验
旧房屋加固改造的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以鉴定结果为依据
方案须经综合分析检测鉴定结果后再进行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条件选择加固加固方案,以增强建筑整体性、改善构件受力状况为目的对建筑进行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
2、消除不利影响因素
对于加固构件的布置,无论是否为新增构件,都应减少甚至消除整体的不利影响因素,防止由于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
3、确保加固可靠
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的连接须牢固可靠;如新增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时,应有可靠的基础。
4、拆除多余隐患构件
坚决拆除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女儿墙、门脸、出屋顶烟囱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非结构构件,必须保留时须尽量降低其高度并采取可靠加固措施。
5、五材料强度提升
若所用加固构件的材料类型与原结构一致,其强度等级须不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
既然知道了房屋加固改造加固设计注意事项,那么旧房屋加固改造施工我们又应该注意什么?
准备工作
1、加固施工前,各级管理和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周边情况,认真熟悉设计图纸以及结构检测鉴定相关报告,了解加固结构的受力和传力路径,对结构受力构件的变形、楼板、墙体裂缝情况进行检查。若与设计不符或有质疑时应及时上报并核实情况,切忌盲目施工。
2、施工前应仔细观察墙面、地面是否有裂纹或孔,一些质量不佳的墙面、地面材料使用时间长久便会出现裂纹,需对其进行修补。
3、加固工程的选材至关重要,应在材料市场中精心挑选价格、质量、外观都合适的产品或原料。
过程控制
1、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墙面或地面不平整的情况,须及时对其采取找平处理措施,这样可降低其再次投入使用时出现裂纹的概率,且便于后续的防水处理工序。
2、对老房做“洁面”处理时,要看老房地面使用的腻子是否为耐水腻子,一般情况下,使用耐水腻子可不必清除墙皮,如果是非耐水腻子则须将墙皮清除干净,清洁深度应至下层砂位置左右。
3、施工过程中若发现结构、构件的实际状况与检测、鉴定结果不符,出现变形增大、裂缝增多或增大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给相关人员、部门。
安全防控
1、加固改造加固施工常在存在荷载的情况下进行,结构或构件安全隐患很大。尤其在拆换混凝土受力构件,支承点变位或在结构上施加更多施工荷载时,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应特别注意现场施工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2、对危险构件及受荷载较大的构件进行加固前,应制订应急处理方案,并得到相关批准,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监控和安全措施。
3、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进入安全区域后再进行观察,根据实际情况会同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解决。
4、定期检查:加固工程搭设的安全支护体系及作业平台,避免结构受力发生变化,保证安全支护体系充分发挥作用。
地基加固技术以及方法
地基处理的目的及意义
任何建筑物的荷载较终将传递到地基上,由于上部结果材料强度很高,而地基土强度很低,压缩性较大,因此通过设置一定结构型式和尺寸的基础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方面处于上部结构的荷载及地基反力的共同作用下,承受由此产生的内力;基础底面的反力反过来又作为地基土的荷载,使地基产生应力和变形。基础设计时,除了需保证基础结构本身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外,同时还需选择合理的基础尺寸和布置方案,使地基的强度和沉降保持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基础设计又常被称为地基基础设计。凡是基础直接建在未经加固的**土层上时,这种地基称之为**地基。若**地基很软弱,则事先需要经过人工处理后再建造基础者,这种地基称之为人工地基。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需要选择在地基条件良好的场地从事建设,而且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基上进行修建。另外,科学技术的曰新月异也使结构物的荷载曰益增大,对变形要求越来越严,因而原来一般可被评价为良好的地基,也可能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非进行地基处理不可,因此,地基处理的重要地位也曰益明显,已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如何选择一种既满足工程要求,又节约投资的设计、施工和验算方法,已经刻不容缓的呈现在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面前。 软土是指近代沉积的软弱土层,由于它低强度,高压缩性和弱透水性,作为地基,常常成为棘手的工程地质问题。软土的成分包括饱含水分的软弱粘土和淤泥土,其工程性质主要取决与颗粒组成、**质含量、土的结构、孔隙比及**含水量。软土地基的共同特性是:**含水量高,小为30%~40%,高可达200%;孔隙比大,小为0.8~1.2,大达5;压缩系数大;渗透系数小,一般小于1ⅹ106CM/S;灵敏度高,在2~10之间,灵敏度高的软土,经扰动后强度便降低很多。软弱地基就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充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它是指基本上未经受过地形及地质变动,未受过荷载及地震动力等物理作用或土颗粒间的化学作用的软粘土、**质土、饱和松砂土和淤泥质土等地层构成的地基。 软弱地基的特点决定了在这种地基上建造工程,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的目的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地基条件,主要包括: 改善剪切特性 地基的剪切破坏以及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取决于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以及减轻土压力,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改善压缩特性 主要是采用一定措施以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藉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另外,防止侧向流动(塑性流动)产生的剪切变形,也是改善剪切特性的目的之一。 改善透水特性 由于地下水的运动会引起地基出现一些问题,为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层或减轻其水压力。 改善动力特性 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一部分轻亚粘土)将会产生液化。因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地基土液化,并改善其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的抗震特性 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性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